关于高考考生理性填报志愿的思考
近年来,各省高考方案不断改革,家长、学生面对高考志愿无所适从,部分考生的选择往往被咨询机构所谓的专家误导,最终上了别人都说好但并不适合自己的学校或专业而后悔。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认知和审视自己的良机,也是第一份人生职业规划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考志愿的难点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以江苏省高考为例,高考志愿从前一直以院校为单位进行选择,现在需要以专业/专业组为单位进行选择,考生需要选择的志愿数量太多,不填满害怕错失良机,想填满也不容易。志愿填报与过往的数据有关,但录取分数线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志愿填报人数而定,在投档结束之前,当年高校录取分数无法精准预测。
江苏籍考生大部分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首选江苏省内高校,其次选择上海市、杭州市等长三角城市的高校,其他地区的高校考虑较少;二是想学所谓“高大上”的专业:计算机、英语、会计等热门专业。三是侧重于院校的选择,由于高中科目选择的原因,一旦确定了院校,专业调剂几乎都得服从,所谓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冲上的很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为此,建议:
首先,高中学校及老师要引导考生打开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选择范围会更多更广。如果有机会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难道还在乎距离远近?不言而喻,距离不是问题。
其次,引导考生理性选择专业。关于专业选择问题,计算机、英语、会计等热门专业,优秀的大学生自学都能完成相关学业,况且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这类专业,本质上此类专业就是未来工作中的“工具”。除非研究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谨慎选择此类专业。
再次,引导考生选择非重点院校的优势专业。院校选择固然重要,一旦“985”、“211”与己无缘,结合自身情况,专业选择更加重要,尤其注重选择相关学校的特色专业。所谓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
总之,建议考生认真总结初中、高中以来的学习情况,平时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效率如何、平时成绩怎么样、高考成绩怎么样、哪门学科学得好、哪门学科发挥得好,搞清楚自己更擅长于学什么、更适合学什么专业。围绕以上问题深入剖析自己,结合自身实力(高考分数和位次排名)和兴趣慎重进行选择,无论是家长的意见还是老师的建议都仅仅是一个参考,把填报志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规划。
本文为读者投稿,作者:镇江市城建监察支队 丁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