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届大学生毕业生考研的思考

2023-05-15 丁连生 吴建强

考研,每个大学生面临的人生抉择,视为部分大学生再次改变命运的捷径。2023年的考研人数多达474万人,录取人数125万人;2023年报考人数是2016年4倍多,而录取人数只有2016年的2倍多,也就是经过七年时间,考研难度翻了一番;详见附表1:2016年-2023年考研人数及录取情况统计表。同时,研究生录取人数的增多意味着就业时毕业人数的增加,导致大学生寻求理想工作的预期将不断降低。

表1:2016年-2023年考研人数及录取情况统计表

v

考研的机会成本很高,高考成绩高低决定所录取大学或专业的好与坏,而考研可能辛辛苦苦奋斗一年、两年或三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应届大学毕业生该不该选择考研,何时开始准备考研,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

为什么考研?有的人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进一步深造,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已经做好了考研的打算;有的人为了对未来工作的城市或岗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有的人随波逐流,感觉身边很多人都计划考研,暂且加入考研大军;有的人发现自己的专业,本科毕业生找理想的工作很难,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只能选择先提升学历;诸如此类等等。最关键的应该搞清楚,自己未来或阶段性的生活目标与需求,研究生毕业以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才能搞清楚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研究生毕业同样面临就业的压力,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已经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不再追求所谓的人才“高消费”。

二、自己是否具备考研的能力

考研是精英学生之间的较量,每年的淘汰率远超高考。真正的考研结果比普通人想象中残酷,大量的考生最终都只会成为所谓的陪考者。计划考研的学生应当了解研究生招录规则,简单说第一志愿录取不了,只能有一次接收调剂的机会,志愿填报与考试科目难度挂钩,自己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研究生志愿填报成功与否。知晓自己在大学同学中所处的位次,综合素质水平,考研需要学习哪些科目,自己在这些科目的学习上有何优势、逆势?不打无准备之仗,减少当“炮灰”的可能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而言,下定决心后,越早准备越好,很多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时处于朦胧状态,进入大学后,对未来就业的方向和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只要自己不否决考研,大一、大二的英语、政治、数学等考研科目必须认真对待,通过自己的学习成效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考研的能力。

三、精准选择自己考研的方向

考研,本质上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备考过程是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过程,为此,要着重分析自己报考目标的可能性,院校是否合适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要调整目标,让自己更容易上岸。近年来,双一流等重点高校,直接保送研究生指标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2023届985高校共有3所高校保研率超50%,有7所高校保研率超40%,21所高校保研率超30%,列举2020年-2023年中国部分高校保研率,保研率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详见附表2。非双一流高校学生报考双一流高校研究生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面试环节,淘汰比例相对较高,接收院校调剂时又会受制于自身本科院校的影响,录取机率很低。精准选择自己考研的院校和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表2:2020年-2023年中国部分高校保研率

v

总之,考研一定要针对自身学习状况,围绕既定目标,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才能做出无悔选择。从时间成本来看,读硕士研究生的3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间,有的学生还得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需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年龄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包括参加工作后面临结婚生育问题,用人单位会有所顾虑。从家庭经济状况看,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考生,允许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可以放手一搏;但是家庭经济压力大或者没有信心奋斗的考生,应该直接选择就业目标和岗位,比如,从大一、大二开始为“考编”而备战,避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考研上面,未来还得继续为工作而奋战。

本文为读者投稿,第一作者:镇江市城建监察支队 丁连生。第二作者:吴建强(1973-),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研究员,镇江“金山英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六期“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