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技能金牌”发挥杠杆效应

2019-09-03 工人日报

得到相应尊重、匹配应有待遇、畅通发展通道,才能吸引并成就更多优秀青年成为新一代的“金牌工匠”。

刚刚闭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获得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一块块闪亮的“技能金牌”,显示着中国青年技术工人的顶尖实力,相信也会在国内激荡涟漪与示范效应,掀起一股技能热的社会风尚。

焊接工也能当“世界冠军”,砖头砌得好、木工做得棒同样可以出人头地,云计算这样的高科技也属技术岗位……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引领和代表着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青年技工一次次摘得大赛金牌,刷新着人们对当今技术工人及其职业的认识,让更多人意识到高技能工人对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

长期以来,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非常突出,有志于学技术当工人的人口基数偏小,技能人才金字塔的“塔基”不够大。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其中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左右,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0%,高技能人才仅占6%左右。其中,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高级技师领军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瓶颈。

当更多人关注世界技能大赛,当金牌得主能收获更多的掌声、荣誉,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平台,我们相信,这无疑会是一种积极的导向与示范,即让更多人看到,以高技术谋生、创业、成就人生,前景是光明的,未来是可期的。

如今,全球各国对技能人才可谓求贤若渴。近年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制造业强国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普遍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从世界技能组织不断扩容也可见一斑。今年,加纳、乌干达等国先后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目前,该组织成员已达到82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从世界技能大赛传递出的某些信号中,我们可以对未来全球技能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预判,其中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比如,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服务领域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市场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工艺需求将更加人性化,工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技能人才需要复合技能,要持续进行技能开发和培训。

而这无疑更需要有坚实的职业教育做基础。这要求我们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打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比如在职校学历认可、职业资格等级与专业职称“同权”,优秀技工在大城市落户等待遇落实上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得到相应尊重、匹配应有待遇、畅通发展通道,才能吸引并成就更多优秀青年成为新一代的“金牌工匠”。

比赛期间,许多项目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参与世赛、拿金牌不是最终目的,示范、引领、培养这一行业的技能人才才是我们的初心。制造强国呼唤技能青年,智能制造更不能缺少青年工匠。期待“技能金牌”能够发挥杠杆效应,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壮大技术工人的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撑。

(本文转载自:工人日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库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