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深化课程改革 建构“三阶三型”课程体系和“四堂联控”课程教学机制
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据“人职匹配”就业模型开展岗位分析,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基于岗位要求的素质、能力和个性“三结合”培养目标体系,构建了基于“低阶”共享“平台型”、“中阶”提升“赋能型”和“高阶”自选“定制型”的“三阶三型”课程体系,创新开展了课程教学的“专业学习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宿舍文化课堂和素质拓展课堂”四堂联控机制。
在这一课程体系中,“三阶”指低阶、中阶和高阶,体现的是人才培养过程课程总体安排的逻辑递升关系;“三型”指平台夯基型、赋能固本型和定制发展型,体现的是课程类别和功能关系。“低阶平台型课程”强调夯基,“中阶赋能型课程”强调固本,“高阶定制型课程”强调发展。其中平台型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若水文化课程”构成,促进学生社会融入匹配;赋能型课程主要由“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构成,促进学生职业胜任匹配;定制型课程主要由“专业拓展课程+个性特长课程”构成,促进学生个性自适匹配。
“三阶三型”课程体系和“四堂联控”课程教学机制的建构,既遵循了教育部关于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要求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逻辑,又体现了黄炎培等教育家关于职业教育要依其人的天性天赋“因材施教”的思想和人职匹配的人才培养理念,系统回答了课程改革中的课程内容选择和序化的问题,又聚焦学生学业、职业、社会和个性四大素养提升,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张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