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领”研讨会召开,联想集团携手院校共筑产教融合新路径

2025-09-29 高职发展智库

9月26日,机械行业职业院校联想“紫领”人才培养项目研讨会在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幕。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机械行指委校企合作专委会主办,联想集团承办,特邀众多国内头部职业院校主管领导、行业专家齐聚线上线下,共研“AI+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紫领”工程师培养新课题。

会上,联想集团分别与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行业引领、院校实践、企业协同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职业院校的人培方案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创新转化及国际化随企出海等项目落地。

“紫领”人才培养项目,由机械行指委校企合作专委会与联想集团联合发起,面向全国职业及技师院校,在学校原有专业基础上,聚焦提升学生工业数据应用、AI协同等数字化技能,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紫领”,共商人才培养破局之道

当前,机械行业正经历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的深刻变革,岗位与就业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全国机械行指委校企合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强表示,“紫领”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打破传统蓝领、白领工人的天花板,以技术素养为核心培养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球500强、供应链前10的科技企业,联想以全产业链数字化技术、AI技术应用能力及智能制造实践三大优势,为“紫领”项目提供核心支撑。

基于自身在“端-边-云-网-智”全栈智能技术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实践,联想能够将真实产业场景转化为可教学化的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零时差”。

凭借过去20年的全球化经验,联想在全球11个市场设有30多个自有与外包相结合的生产制造基地。通过开放联想全球供应链生态资源,可为院校提供企业工程师驻校指导、师生赴企业基地实战等深度协同通道,并将推进技术资源云平台的搭建。

联想教育副总裁鲁维详细阐述了,通过萃取智能制造产业端“产线数字化、AI工业检测、机器人协同”三大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场景,与院校本体技术专业相结合的“紫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联想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架构师陈鹏、上海研究院高级架构师周康,进一步补充了联想的技术布局。在工业质检领域,联想“边缘大脑”以小样本终身学习技术避免大量数据标注,显著加快模型部署与迭代,降低AI应用门槛。在具身智能领域,负载超100公斤的联想晨星六足机器人已应用于变电站巡检等场景。这些前沿技术将悉数转化为“紫领”人才的实训内容。

深化校企协同,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成功的产教融合离不开深度的校企合作。王志强认为,校企合作应该“跳出教育看教育”,用企业视角赋能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价值交换,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今天尚未出现的工作”的能力。

这一理念已在高校与联想教育的多年合作中落地生根。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凤分享了与联想在智能制造、数字孪生领域联合共建的成功经验,通过“金牌师资”培养、“岗课赛证”融通、“双轨并行育人”体系构建以及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服务区域发展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起“师资共培、项目共研、生态共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机电-联想模式”,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范例。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兴东介绍,学院紧扣区域产业需求,在联想研究院的支持下开展科研创新,共建智能控制现代产业学院,并组织鲁班工坊国际交流,打造了人工智能赋能智造的产教融合样板。

以此次大会为起点,“紫领”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试点院校遴选,预计在2025年底前,围绕首批发布的“产线数字化、AI工业质检、机器人协同”三个方向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创、共享。项目成果还将依托机械行业“产教融合互联网平台”开展资源共享。未来,更有望借助联想的全球化网络,探索“校企出海”的新模式,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