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圳)对话会在深职大举行
1月11日,2025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圳)对话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职大”)开幕。此次会议由深职大携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系多机构联合主办,汇聚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的转型与未来。
聚焦全球合作展示教席成果
“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圳)对话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的旗舰项目,已连续举办三届,正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数字化未来的重要平台。
会上重点展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下简称“教席”)自2022年设立以来,在“全球互联、能力建设、知识生产”三大方向取得的丰硕成果。教席已与28个政府、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深度参与多项国际倡议,影响力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2本英文研究报告、28个专业标准、96个课程标准、32门国际在线课程及200个数字化典型案例;先后在蒙古国、马来西亚、斐济等地主办10场国际研修与研讨活动。
教席还与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共建了首个“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力建设中心”,并计划未来四年在东盟地区再建四个同类中心,持续深化区域教育合作,为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嘉宾共话谱写职业教育新篇
开幕式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指出,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产业与教育格局,职业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深圳市外办秘书处处长罗元元表示,深圳正以开放与创新精神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市外办将继续支持深职大及教席建设全球教育合作平台。
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强调,数字化与绿色转型正在重塑全球技能体系,呼吁通过创新课程和治理模式促进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
赞比亚技术与科学部常务秘书布里兰特·哈宾祖(Brilliant Habeenzu)宣布,赞比亚技术与科学部与深职大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教师培训、课程共建和数字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非洲与亚洲职业教育交流的“南南合作”典范。
深职大校长、教席主持人许建领表示,学校将以“深圳经验”助力全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中国样本”转化为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主旨演讲数字化转型与职教变革
在主旨演讲环节,许建领作《人工智能驱动职业教育转型——深圳方案与全球合作》主题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磅礴之势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人机协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这一变革,职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知识传授”的藩篱,转向“能力为本”的育人范式,培育学生的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他系统阐述了学校以“十大行动”推动AI赋能办学、以“一核六边”深化国际合作的总体路径,表示“深圳方案”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理念与合作模式的创新。
教科文组织南部非洲地区办事处教育部门主管彼得·威尔斯(Peter Wells)发表题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的“泰坦”之星——穿越人工智能的星辰与真实能力的鸿沟》的报告,呼吁全球重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促进终身学习与技能再造。
专题研讨共建职业教育新生态
本次对话会设立四个专题,分别聚焦“智能时代新职业资格与能力的识别与评价”“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教学融通的创新实践”“面向智能经济的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构建公平、包容与智慧的全球职业教育体系”。与会嘉宾来自教科文组织、南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华为、比亚迪等机构,围绕AI驱动的技能重构、数字化教学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与包容性教育合作展开深入交流。讨论普遍认为,应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技能标准与资格互认体系,加强教师AI素养与数字教学能力建设,促进产业、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共建开放、可持续的全球职业教育生态。
对话会第二天,与会代表将赴华为公司开展数字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交流,并回访深职大数字化实训基地,实地了解“深圳方案”的最新实践。会议成果将通过教席官网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国际平台同步发布,向全球展示中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