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盘点!70所企业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18所入选国家“双高”院校
9月26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对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做出规划。
针对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指出,做实“一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强“两翼”(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政产学研方面推行“四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是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和关键一招。
在我国过去的职业教育历程中,国有企业办学曾取得了辉煌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实现教学与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曾经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举办的的职业院校占80%以上,遍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等22个部门和系统,近50个工种(专业)。
1999年国企改革是我国企业办职业教育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所占比例持续下降。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强调的是企业参与。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重新界定,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命题。
2018年2月,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首次对企业办职业教育提出了政策支持。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具体名单如下:(注:名单不包含暂停高职招生的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从省份分布来看,全国由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中,天津数量最多,共9所,其次是浙江8所,山东、黑龙江各6所,安徽5所,河北、湖北、湖南各4所。具体统计如下:

近日,高职发展智库对各高职院校报送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进行了统计,通过对《质量年报》中“服务贡献表”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大致了解高职院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情况。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是指学校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已到账的经费,是反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果的关键性指标。
在高职发展智库发布的“2024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由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活力模块TOP100中有10所上榜。其中,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位列全国第4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