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刚:高职院校“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四个方面
当前高职院校纷纷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先人一招的生存危机感和快人一步的发展紧迫感促成了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工作节奏。诚然做好规划编制绝非一件易事,考验的是决策层的战略眼光和决策智慧,但规划的主要框架是明确的,主要体现为对过去五年的回顾、对当下形势的研判、对未来五年的部署,以及充分的保障举措四个方面。
一、回顾过去五年要全面
对职业教育来说,“十四五”的五年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开局的五年,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问世开始,频繁出台的职教政策建构了现代职教体系的四梁八柱,职业教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比较受关注的:①职教本科(学历体系)彰显的类型化和双高计划(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彰显的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11项重点任务为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提供了遵循;③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应然之举;④五金新基建成为职业院校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尺,为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合格评价(2025-2030)贡献了标准。从政策以及工作的可持续性考虑,以上这四项重点工作以及所涉及的各项指标体系,不仅要作为全面总结“十四五”,查漏补缺的重要参考,也将成为科学部署“十五五”,谋篇布局的重要依据。
二、研判当下形势要精准
类似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对“十四五”的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2025),以教育强国为目标,面向“十五五”“十六五”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跃升。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职教强国的重要使命,从“十五五”开始就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加快推进,实现发展维度上的根本性质变,充分彰显职教担当、职教智慧和职教力量。就当下的职教形势进行分析,可以总结为“12345”的五个方面:①一个职教体系(现代职教体系);②两个建设标杆(职教本科和双高计划);③三个融合机制(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④四个建设标准(类型化、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⑤五个基建任务(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教师、金基地)。综合职教发展的前瞻性研判,以上五个方面将是“十五五”重点部署的工作。
三、部署未来五年要科学
基于以上对当下职教形势“12345”的研判,“十五五”需要科学部署的重点任务也就相对清晰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划:①高位对标(职教本科和双高计划);②低位达标(办学能力合格评价);③中位建设(类型化、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
从高位对标来看,职教本科和双高计划是职教发展的样板。具体到职教本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2021)明确职业本科设置标准;从2019年批准设立首批15所职教本科,截止当前,职教本科达到了87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预期“十五五”职业本科将实现量质齐升。具体到双高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同年批准首轮197所双高计划单位,2025年批准第二轮220所双高计划单位。第二轮双高计划从时间维度上与“十五五”规划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轮双高计划要求的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是“十五五”规划编制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从低位达标来看,办学能力合格评价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基本条件。《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年)》总体要求明确指出:“锚定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核心目标,以评定向、以评促建、以评督改、提质增强,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托底、改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引导高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办学能力合格评价是高职院校规范化办学、科学化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之策和改革之举。实现办学能力合格评价,重点要聚焦五金新基建做好内涵建设,达成硬指标,提升软实力。
从中位建设来看,要推进“类型化、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四化建设。类型化体现的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新版《职教法》(2022)、《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类型化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法治化体现的是职业教育内部治理,新版《职教法》(2022)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职业教育办学保障,职业教育体系给予了法治遵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健全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研究编纂教育法典。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健全学校章程实施保障机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数字化体现的是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立横纵贯通、协同服务的数字教育体系”“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云端学校等。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国际化体现的是职业教育未来面向。《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4)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首个指导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活动的专门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2015)、《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202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均对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际化是中国职业教育开放办学,面向世界提供“中国职教样本”的必由之路。
四、实施保障举措要充分
“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保障性工作需要的是决策层自上而下的全局统筹思维,考验的是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的协同攻关能力,依靠的是全体教职员工勠力同心的奋力作为。综合起来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顶层设计的战略锚定。要以“职教强国”为战略目标,以“现代职教体系”为发展定位,立足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度,建立“国家战略—区域定位—院校特色”三位一体规划架构,确保规划与党的二十大部署、教育强国2035战略等高位政策保持同频共振。②协同攻关的共建机制。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分层传导体系,形成纵向衔接机制;依托跨部门工作专班,实施项目制管理,重点突破资源配置碎片化瓶颈,形成横向协同机制。③全员共识的思想凝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原则,开展意见征集,集思广益;通过各种途径阐释规划与个人发展的共生关系,提升价值认同度;将任务完成度纳入考核、职称评聘指标体系,强化全员责任共同体意识。
作者简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处长、职业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