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11月15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赋能与共生: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产教融合领域专家学者、专委会理事、会员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春晖代表学会宣读了《关于同意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召开理事会换届会议的批复》文件。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对换届筹备情况作了汇报,并介绍了第二届理事会候选人推荐名单。
经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33人。在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经全体理事投票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76人、副理事长17人、秘书长1人、理事长1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研究院院长刁庆军当选为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马季,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欣荣,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井国彬,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冯亚东,贵州省继续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康民,唐风国际教育集团创办人、总裁李劲松,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李桂云,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委员会主任胡炜,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主任胡立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孔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晓昭,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高彦,北京市商业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凤文,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委员、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梁召峰,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韩晓宁,浙大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童晓明当选副理事长。副理事长李桂云兼任秘书长。学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春晖宣读了选举结果。
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共中国邮政集团党校原副校长、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田克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凯、马国刚、史晓鹤、邬跃、许和山、严冰、张牧寒、邵庆祥、缪世林、潘海生、霍丽娟、戴裕崴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善勇、余贵泉、林雨霏任专委会副秘书长。
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刁庆军在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发言。他首先作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他表示,专委会始终以“构建产教融合价值共同体”为核心,聚焦“资源聚合”与“人才培育”双主线,搭建起教育家与企业家近距离交流协作的核心桥梁。五年来,专委会构建起“理论研究-平台支撑-实践落地-价值共创-生态升级”的完整闭环,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新一届理事会将遵循“十五五”规划,以学术研究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全面提升学校发展与专业建设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成果,推动产教融合从“探索发展”迈向“落地生根”。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发表讲话。他对专委会第二届理事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五年来在战略研究、学术交流、案例推广、能力建设、资源整合与知识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他希望,专委会在第二届理事会的带领下,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大局,发挥战略研究特长,聚焦一线服务需求,助力“职教出海”,共同推动专委会建设成为有影响力、有凝聚力的产教融合领域的国家智库、行业引擎与中国标杆。
大会举行了专委会证书颁发仪式,韩进会长为第二届专委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颁发了聘任证书。刁庆军理事长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委会副秘书长颁发了聘任证书。
重点工作发布
田克美发布2025年度课题选题指南,刁庆军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图书,李劲松发布产教国际合作项目,霍丽娟发布市域联合体标杆培育计划,李桂云发布产教融合共同体标杆培育项目。
随后,举行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标杆培育单位授牌仪式。
副理事长胡炜、任康民、韩晓宁、王欣荣、黄凤文、胡立端分别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标杆培育单位授牌。
主旨报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改革处处长柳朴方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指引下,“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路径越来越清晰。职业教育要锚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不偏移,深入推进“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双高”改革,谋划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区域、支撑产业、助力大国外交的三大布局体系,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井国彬以《永当“开路先锋培育“建筑工匠”——中国中铁打造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的央企范式》为题,围绕“赋能与共生”核心要义,分享了中铁“选—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培养范式。他强调,要打造“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工程项目转化为真实的“大课堂”和“练兵场”,推动企业资源深度融入院校教学。未来,中国中铁将继续肩负央企使命,深化高技能人才体系建设,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加速数智化“建筑工匠”培养进程。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向安玲以《AI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她阐述了在技术驱动下,教育教学无限的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提出“AI四能教育”模式,即以AI为基础,帮助人们从低能到高能、单能到多能、多能到超能、超能到异能的教育模式。她认为,随着AI的发展,未来的学科有望朝着人工智能科学和人机共生科学两大方向演进。
圆桌对话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高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孔林,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冯亚东,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马季和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霍丽娟等五位嘉宾从多维视角出发,围绕“破壁·融合·共赢:产学研共筑产教融合新生态”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研讨。对话专家一致认为,“破壁”需要勇气,“融合”需要智慧,“共赢”需要格局,政、校、行、企、研如同五指,紧握成拳方能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