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重庆举办
10月17日,由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数字化转型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推动专业群建设与教学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钧铭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而非“选择题”。他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推动“融合创新、应用驱动、共建共享”,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本次会议承办单位之一,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明国介绍,学校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数字重庆建设工作部署,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驱动学校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力量,统筹推动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智能化升级,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建成“学在渝橙”智慧教学平台,建设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动专业、课程、教材、实训基地智能化升级,已成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和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专业群建设与创新”,设置政策解读、主题报告、实践分享等多个环节。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钧铭从“政策驱动”角度深度剖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应如何借“东风”、搭“快车” ,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他谈道,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人工智能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高速增长的数字经济则催生职业教育的专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AI教育理念,坚持职教特色推进人工智能应用,通过推进专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深化AI与教学全流程融合,构建AI赋能的智慧实践体系。
王钧铭表示,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支持服务,与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一道,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之路,推动AI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
专家主题报告环节,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刘峤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 现状与未来展望》为题,从技术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形态,引发对智能化教学场景的深入思考。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李绍中分享了学校在AI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数字人克隆、智能体开发等方面的系统实践,强调从“技能供给”转向“面向未来产业”的专业重构路径。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娅以《AI驱动的专业、团队与课程协同演进新范式》为题,通过创新工作成果、创新理论研究讲述了高校教师如何全面拥抱AI。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校长李慧民则从学校AI场景的生动画卷讲述了将人工智能作为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核心力量,如通过构建“AI+专业”的交叉课程体系、引入项目式教学与真实产业案例,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工具使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方式,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岗位适配度;他们谈到人工智能正从课程、专业、治理多个层面,深度重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企业代表中教云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软件教育事业部等企业也展示了在AI教育基座、智算底座、数字教材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支撑能力,为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提供了实践路径。
本次研讨会凝聚了政策驱动者、院校实践者与企业技术提供方的共识,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思路借鉴与实践指南。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共同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